对网络谣言“顽疾”零容忍 政策频频放大招
2015-03-19 16:14 来源:未知 作者:系统采集 点击:1我要投搞

     2015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阐述了“互联网+”所带动的信息经济发展趋势,给很多互联网公司、传统产业以鼓舞,然而,在充分利用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威胁也如影随形。近年来发生的网络诽谤、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泄密等违法犯罪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案件层出不穷,社会危害严重。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左世忠就明确提出,针对网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要“依法治网”;而我国网络立法严重滞后,加快互联网领域立法刻不容缓。

    新政出台 和谣言挥手说再见·

    今年两会,深受网络谣言困扰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带来了12条建议,其中就包括关于打击网络谣言维护企业权益的建议。宗庆后还提出,要尽快建立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谣言出来后,仅靠受害企业自身的努力很难令公众信服,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介入发布权威消息来以正视听。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近日,一则借着国家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名义发布的涉嫌传销公司的名单又开始在网上广为流传,其中涉及无限极、三生中国等正规获直销牌照的企业,对各大企业品牌声誉均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像无限极、三生等企业也都官方发布辟谣声明,但谣言的传播仍在继续扩散。其实关于这则谣言真假的辨别很简单,登录“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上便可查询现有的获牌直销企业名单,但就是这样一条低级谣言,却从2013年传播至今,一直在扩散发酵,对企业和行业的公众形象造成损害。

    值得庆幸的是,自3月1日起,一批新的政策法规将密集实施起来,其中重点涉及的就是互联网领域的网络谣言问题。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经开展专项的整治活动,并在近期公布了首批依法关闭的32家网站名单:这些网站或大量编发虚假新闻,或传播负面信息以要挟企业或个人,或冒充党政机关名义开设虚假网站,进行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有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下狠招、出重拳,净化网络环境。这对于曾深受谣言困扰的企业及网民来说,无疑是幸事。

    这些年与谣言斗智斗勇的法律法规们

    虽说法律法规一直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知法犯法的造谣者却仍旧抱着侥幸的心理在传谣造谣。

    2013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下称《解释》)公布。该《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

    而该《解释》公布之后的第一案就是以 “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组成网络推手团队,伙同少数所谓的“意见领袖”、组织网络“水军”长期在网上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并以删除帖文替人消灾、联系查询IP地址等方式非法攫取利益,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的案件。

    而紧接着在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出台了《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针对的也是互联网络环境下的谣言侵权行为,新法规更是规定在互联网信息隐蔽性强的前提下,受害者可直接起诉网络运营商,在法律上配合司法流程揪出“幕后真凶”,为互联网辟谣维权打开绿灯。

    此次《规定》颁布后,运用此新法规打击网络谣言的第一案则是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起诉腾讯,针对其运营平台上出现的有关其旗下”瑞芝清尼美舒利颗粒使人致死”的网络谣言要求腾讯按照法律程序,给出造谣公号名单追加为被告,将网络造谣传谣者一网打尽。

早在新法规出台之前,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少。《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是网络环境下名誉权保护的基本依据。国家也颁发《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简称“微信十条”),以十条规定规范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信息服务。

    齐心协力 对网络谣言说不

    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针对网络谣言普通受众也要执法懂法,面对网络谣言能够清醒的做到先甄别、再转发,在国家层面对网络安全问题持续关注,司法机关不断的加强司法体系,社会各界积极配合,我们才能彻底跟网络谣言说“不”!

    针对网络安全相关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今年的两会上进行了题为《持续创新 全面推进我国互联网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发言,他强调,应当重视互联网快速发展中出现的违法犯罪问题,依法规范网络行为、打击网络犯罪,同时保护正当合法的网络行为,促进互联网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微信在近年来也出台了《微信十条》等相关的规定来维护平台内的网络信息安全。

    诚然,运营商维护网络环境是一个方面,政府不断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是一个方面,受谣言侵害的个人和组织为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发声也至关重要。造谣成本低、监管难度较大,让不少造谣者有恃无恐。但是,就像宗庆后在“两会”发声一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发声,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为净化互联网环境而努力。

    面对谣言,消费者自身也应该增强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积极参与到全民网络辟谣的中来,从自身做起,为维护互联网的安全诚信贡献一己之力。